ABOUT US
公司新闻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资讯 > 公司新闻 > 正文
《嘉陵江》创作手记之(28)
作者:admin  更新时间:2019-03-22 10:31:36
揭秘“洞穴”之旅
      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      大型纪录片《嘉陵江》摄制组怎能错过这一季春色。摄制组在嘉陵江重庆段春天堪景拍摄的几天中,零距离接触了嘉陵江边的一花一草一木,从不同的视角,把这萌动的春意都收纳在了画面之中。
渝北区滨江路拍摄桃花
      我是摄制组里唯一一位初次与重庆相识,且是第一次来到嘉陵江边的导演,自然是有着无限遐想。在渝北区滨江路刚拍完桃花,我就迫不及待让同事小贾带我去嘉陵江边。尽管直线距离与嘉陵江近在咫尺,但没有直接到达的路。我们翻栅栏、爬台阶、穿树林、绕来绕去、终于到了嘉陵江边。
去往渝北区滨江路段的嘉陵江
      同事小贾赶紧给我指认让他滑入江水处的位置,在这里有一段小插曲,为了能拍出桃花的灵动效果,需要往花瓣上喷水,小贾拿着水壶去江边打水,不慎滑入江水中,膝盖以下全部湿透,我半开玩笑的说:“你激动个啥啊!你都不是一次见到嘉陵江了,我这个没见过嘉陵江的人,要是像你这么激动,岂不是该跳进去了。。。。。。”引来一阵哈哈的笑声。
喷花的水壶
同事小贾滑入江中的地方
      当然,见到嘉陵江我还是很兴奋的,因为以前是在文字中去想象嘉陵江,当伸手去触摸清澈见底的江水时,心绪不再是孩提时的嬉戏,更多的是在寻找、亦或是揣摸,嘉陵江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江?如果江水会说话,我真的会与她促膝彻夜长谈,让她给我讲讲她的种种过往,我才会负责任的把她展示给人们。我知道这样的方法有些牵强,这可能是我太想把大型纪录片《嘉陵江》做成经典作品了,唯恐辜负了嘉陵江和爱她的人们。
渝北区滨江路段的嘉陵江边
      江水微凉,春风轻抚过江面,又轻抚过我的脸庞,嘉陵江蜿蜒地伸向远方,踏在江边条状的石板上,我还在倔强的试图寻找到嘉陵江曾经的蛛丝马迹,就在转头之间,我新奇的发现,在不远处似乎有一对“海豚母子”趴在江水中凝视着我们,我赶紧让同事小贾看,他也说真的好像,我用手机留下了这惊喜的发现。当走进看时,那是嘉陵江里的比较大的石头,远处看,非常像海豚;在石头露出江面大约三分之一处的上方有个洞洞,特别像海豚的眼睛;巧合的是旁边还有一块矮小的石头,两个石头相依相偎,憨态可掬,如同母子般的温情,真让我有点小小的感动。
“海豚母子”静卧江边
      这对“海豚母子”启发了我,我也观察到了嘉陵江边的石板上几乎都点缀有小的“洞穴”,好奇心被勾起,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?会不会和嘉陵江有关系呢?我频频给“洞穴”拍照,揭秘“洞穴”之旅从此便开始了。
渝北区滨江路段的嘉陵江壶穴
      回到工作地点,我上网搜索,没能找到“洞穴”形成的答案。于是发微信请教西南大学的罗鉴银教授,但我也未能解读明白,直到去重庆北碚温塘峡的那一刻,我才终于知晓答案。
重庆北碚温塘峡的壶穴
      罗鉴银教授指着壶穴告诉我:河滩石板上很圆滑的这种洞穴叫壶穴,是河床上局部的小环流,带动卵砾石对河床的岩石产生磨蚀而形成的。也是一种地貌形态,这种壶穴产生的条件是卵砾石的硬度要大于河床岩石的硬度。河床上岩石有局部的坑洼或凹陷。在山区河床上普遍出现这种壶穴,因为山区河流的河床上往往有裸露的岩石,同时水流速度较快,水底才会产生局部的小环流,在平原的河流一般不具备产生壶穴的条件。
西南大学罗鉴银教授讲述壶穴的形成
      我出生在大北方,见到的是平原的河流,因此没见过壶穴也算正常。石板上的洞,形状浑圆,洞壁光滑,有的口小肚子大,像个茶壶,因此得名壶穴。
      在不同地段的嘉陵江边堪景拍摄中,我发现了好多石板上的壶穴,它很有趣、不同的形状、不同的大小、不同的机理效果,让人浮想联翩,你看到壶穴的时候,真的会不由感慨岁月变迁,沧海桑田。能在如此坚硬的岩石身上挖出了一个个圆洞。如果要问需要多长的时间,答案或许至少是要用几百上千万年,可见它的形成极为不易。
重庆北碚温塘峡的壶穴
渝中区朝天门段嘉陵江边的壶穴
      壶穴,嘉陵江水留下的痕迹,它把嘉陵江曾经的记忆镌刻在石板的深处。让我看到了嘉陵江有波涛汹涌,亦有流年的静好。这不就是我一度在寻找的嘉陵江过往吗?大型纪录片《嘉陵江》无论选择从哪个方面去讲述嘉陵江的故事,对于嘉陵江所经历的岁月,我们也只是沧海一粟。
      人们常说“雁过留声,水过留痕”,我们希望与嘉陵江一同倘佯在未来的时光里,慢慢的发酵!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痕迹。
西南大学罗鉴银教授与摄制组的合影
ABOUT US新闻资讯A
公司名称:中央新影国际传媒
办公电话:010-63943203
传  真:010-63943203
邮  箱:xsxszz@zyxygjcm.com
地  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(西长安街复兴门西段)梅地亚中心写字楼11层